四川宗富柑橘产业官方网站

核桃苗栽培

核桃病虫害防治(二)

10、核桃白粉病

症状:叶表面产生白粉层,引起叶片提早脱落。

病原:有两种:Microsphaera akebiae Saw.称木通叉丝壳和Phyllactinia juglandis Tao et Qin 称胡桃球针壳,均属子囊菌门真菌。木通叉丝壳闭囊壳球形,黑褐色,直径 98~120(μm)。附属丝5~16根,顶端呈4~6次叉状分枝。闭囊壳内生2~8个子囊,子囊卵形,大小42~49×34~35(μm),子囊孢子 4~8个。子囊孢子椭圆形,单胞无色,大小17~26×9~15(μm)。胡桃球针孢闭囊壳也呈球状,直径140~210(μm),表面轮生针状附属丝 5~18根,基部膨大呈球形,内生子囊5~45个,子囊圆筒形,大小60~105×25~40(μm),内生2个子囊孢子。子囊孢子单胞无色,大小 17~48×12~29 (μm)。戴芳澜于1979年将木通属上的叉丝壳归属于M.alni(Wallr.)Salm.称桤叉丝壳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两种白粉菌均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。翌春遇雨放射出子囊孢子,侵染发病后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借气流传播,进行多次再侵染,5~6月进入发病盛期,7月以后该病逐渐停滞下来。春旱年份或管理不善、树势衰弱发病重。

防治方法

(1)秋末清除核桃病落叶、病枝,集中销毁。

(2)加强管理核桃园,合理灌水施肥,控制氮肥用量,增强树体抗性。

(3)发芽前喷布波美1度石硫合剂,减少菌源。发病初期喷洒50%可灭丹(苯菌灵)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%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、20%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、12.5%腈菌唑乳油或30%特富灵可湿必粉剂3000倍液。

11、核桃褐斑病 症状

主要为害核桃叶片和嫩梢。叶片染病 现灰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,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点,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于。发病重的叶片枯焦,提早落叶。嫩梢染病 病斑黑褐色,长椭圆形略凹陷。苗木染病常形成枯梢。

病原:Marssonina juglandis(Lib.)Magn.称胡桃盘二孢,属半知菌类真菌。分生孢子盘生在角质层下,后外露,直径106~213(μm),分生孢子梗排列 在盘内,大小3~4×2~2.5(μm),分生孢子镰刀形,无色双胞,大小18~28×4~6(μm),上部尖,弯如钩状,内有油球。有性态为 Gnomonia leptostyla 称核桃日规壳,属子囊菌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病菌以菌丝、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,翌年6月,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,从叶片侵入,发病后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,7~9月进入发病盛期,雨水多、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该病的流行。

防治方法

(1)秋后注意清除病叶枯梢,集中烧毁,可减少菌源。

(2)开花前后各喷1次1:2:2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%甲基硫菌灵·硫磺悬浮剂800倍液。

12、 核桃楸(Juglans mandshurica)毛毡病

症状:又称山胡桃丛毛病、疥子、痂疤。主要为害核桃楸叶片。发病初期叶面散生或集生浅色小圆斑,大小1mm左右,后病斑逐渐扩展至4~13×3~10(mm), 病斑颜色逐渐变深,多呈圆形至不规则形,痂疤状;叶背面对应处现浅黄褐色细毛丛,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。河北、辽宁、吉林均有分布。

病原:Eriophyes tristriatus erineus Nal.称胡桃绒毛瘿螨,属节肢动物门,蛛形纲瘿螨目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胡桃绒毛瘿螨秋末潜入芽鳞内越冬,翌年温度适宜时潜出危害。通过潜伏在叶背面凹陷处之绒毛丛中隐蔽活动,在高温干燥条件下,繁殖较快,活动能力也较强。河北7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发生较多。

防治方法

(1)加强管理,及时剪除有螨枝条和叶片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

(2)药剂防治。芽萌动前,对发病较重的林木喷洒45%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及克螨特等杀螨剂。发病期,6月初至8月中下旬,每15天喷洒1次45%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喷撒硫磺粉,共喷3~4次。

13、核桃圆斑病

症状:又称核桃灰斑病。主要为害叶片。生圆形病斑,大小3~8(mm),初浅绿色,后变成褐色,后变为灰白色,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,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。病情严重时,造成早期落叶。河北、陕西均有发生。

病原:Phyllosticta juglandis(DC.)Sacc.称胡桃叶点霉,属半知菌类真菌。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病部叶面上,后突破表皮外露,扁球形,膜质,直径80~96(μm)。分生孢子卵圆形,单胞无色,内生2个油球,大小5~7×2.5~3(μm)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梢上越冬。翌年5~6月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引起发病,雨季进入发病盛期,降雨多且早的年份发病重。管理粗放、枝叶过密、树势衰弱易发病。

防治方法

(1)加强管理,防止枝叶过密,注意降低核桃园湿度,可减少侵染。

(2)发病初期喷洒50%可灭丹(苯菌灵)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%甲基硫菌灵·硫磺悬浮剂900倍液。

14、核桃苗木菌核性根腐病

该病又叫白绢病,属真菌性病害,在我国西南地区(云南漾濞等地)发生。多为害1年生幼苗,使其主根及侧根皮层腐烂,地上部枯死,甚至全树死亡。

症状:高温高湿时,苗木根颈基部和周围的土壤及落叶表面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产生,随后长出小菌核,初为白色,后转为茶褐色。

发生规律:病菌在病株残体及土壤中越冬,多从幼苗颈部侵入,遇高温、谪湿时发病严重。一般5月下旬开始发病,6~8月为发病盛期,在土壤粘重,酸性土或前作蔬菜、粮食等地块上育苗容易发病。

防治方法

(1)避免病圃连作,选排水好、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为圃地,在多雨区采用高床育苗。

(2)晾要或客沙换土。换土可每年进行1次,一般换1~2次即见效。

(3)种子消毒及土壤处理。播前用30%菲醌粉剂0.2%~0.3%或50%多菌灵粉剂0.3%拌种,对酸性土适当加入石灰或草木灰,以中和酸度,可减少发病。

(4)用1%硫酸铜或甲基托布津500~1 000倍液浇灌病树根部,再用消石灰撒入苗茎基部及根限土壤,或用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浇灌土壤,对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
16、核桃根结线虫病:该病属线虫引起的病害,主要为害核桃苗根部幼嫩部分,严重时,苗木凋萎枯死。

症状:苗根部受害后,先在须根及根尖处形成小米或绿豆大小的瘤状物,随后侧根也出现大小不等、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,褐色至深褐色,瘤块内有白色粉状物即线虫雌 虫、梨形。发病轻时地上部症状不明显,重时根部根结量增多,瘤块变大,发黑,腐烂,使根量明显减少,须根不发达,影响其吸收机理,地上部叶黄枯,乃至整株 死亡。

成虫在土温25~30℃、土壤湿度40%左右时,生长发育快,幼虫一般在10℃以下即停止活动,一年可侵染数次。感病作物连作期越长,根结线虫越多,发病越重。

防治方法

(1)严格进行苗木检疫,拔掉病株并烧毁。选用无线虫土壤育苗,轮作不感染此病的树种1~2年,避免在种过花生、芝麻、楸树的地块上育苗。深翻或浸水淹没地块约2个月可减轻病情。

(2)用溴甲烷、氯化苦或甲醛喷洒土壤或熏蒸土壤,施用80%二溴氯丙烷乳剂、二溴乙烷、50%壮棉氮、克线磷、呋喃丹等农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,可采用穴施、沟施等方法。

17、核桃腐烂病

症状:主要为害枝、干。幼树主干或侧枝染病,病斑初近梭形,暗灰色水渍状稍肿起,用手按压流有泡沫状液体,病皮变褐有酒糟味,后病皮失水下凹,病斑上散生许多小 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。湿度大时从小黑点上涌出橘红色胶质物,即病菌孢子角。病斑扩展致皮层纵裂流出黑水。大树主干染病初期,症状隐蔽在韧皮部,外表不易 看出,当看出症状时皮下病部也扩展 20~30cm以上,流有黏稠状黑水,常糊在树干上。枝条染病:一种是失绿,皮层充水与木质部分离,致枝条干枯,其上产生黑色小点。另一种从剪锯口处生明 显病斑,沿梢部向下或向另一分枝蔓延,环绕一周后形成枯梢。

病原:Cytospora juglandis(DC.)Sacc.称胡桃壳囊孢,属半知菌类真菌。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的子座中。分生孢子器形状不规则,多室,黑褐色具长颈, 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,大小144~324×96~108(μm),颈长48~54(μm)。分生孢子单胞无色,香蕉状,大小 1.9~2.9×0.4~0.6(μm)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。翌春核桃树液流动后,遇有适宜发病条件,产出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,从嫁接口、剪锯口、伤口 等处侵入,病害发生后逐渐扩展,直到越冬前才停止,孢子器成熟后涌出孢子角。生长期内可发生多次侵染。4~5月是发病盛期。核桃园管理粗放、受冻害、盐碱 害等发病重。

防治方法

(1)改良土壤,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有机肥,合理修剪、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力。

(2)早春及生长期及时刮治病斑,刮后用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45%晶体石硫合剂21~30倍液、50%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。

(3)树干涂白防冻,冬季日照长的地区,应在冬前先刮净病斑,然后涂白涂剂防止树干受冻,预防该病发生和蔓延。源于百度文库等     仅供参考使用

本文来自:中国宗富核桃产业网,网址:http://www.hetaomiao.net .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宗富核桃产业网!谢谢关注!

欢迎您点击观看

宗富果业——榜样的力量